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in order for you to see "WP Copy Data Protect" effect. However, it seems JavaScript is either disabled or not supported by your browser. To see full result of "WP Copy Data Protector", enable JavaScript by changing your browser options, then try again.

繁不煩、簡不減!

為了提高書寫速度,中文漢字的簡化其實在1935(民國24年)即已準備推行,後因戰亂而延後,大陸新政府成立後,為了配合文化大革命,就把這一套簡化的漢字體系推出,以區別新與舊。但就整視覺映像的藝術觀來看,繁體中文雖難學,但就美學的角度而言,是比較美觀!

相傳是黃帝時期倉頡造字後,成了中國字的原型,經過各朝各代政治力介入,逐漸演變成形,到了唐朝才訂成現今的正楷字,這套文字體系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影響廣披中原四方。

中國漢字是精粹累積,但也是文化包袱,主要是漢字在書寫起來過於費時,學起來也很費事,在以前傳播科技落後的時代,尤其是動亂時代,當教育不普及時,以中國幅員如此廣大,方言各異的情況,如果漢字再不方便應用,那麼溝通起來真是問題多多啊!為了實用性推廣簡體字,是個不得已的文化政策。

馬英九提出的識繁書簡概念,我認為是不錯的想法,在現今手機或電腦打字如此方便的時代,在機械生產的書籍印刷上,採用繁體字,而在一般的手寫與日常生活上,推廣簡體,兩個體系並存,即方便又保有文化意涵,看繁體字不用煩惱浪費時間,寫簡體字又不用擔心民族文化減退,便民利政,何樂不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