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的六O年代中期,物資生產過剩,生活時間多了,思想開始解禁,自由意識瀰漫,這股思潮在藝術領域中也產生了影響,在這段期間較有影響力的一個支脈就是以概念(Conceptual)、點子(Idea)或是資訊(Information)等主體的藝術,這股藝術思潮伴隨著其他如肢體藝術、展演藝術、及敘事藝術之類的藝術流派,將藝術這個形而上的學問,化成一個個具體精緻且模樣昂貴、具實用或不具實用價值的物品,如擺飾,服飾,日用品等,讓藝術這個領域在大眾的認知系統中,不再是古玩或字畫之類的藝品。
在概念藝術的範疇中,其表現的方式有文字提案、攝影、文件、表格、地圖、電影或錄影帶,舉凡任何可以讓創作者表達概念、點子或資訊的形式或媒體都可以放入這概念藝術中。不過,在這裡要讓創作品成為藝術,必須要加入觀者一方的反應,也就是說,要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且也必須讓觀眾至少在心智上參與(Mental Participation)。所以,以電影一門藝術來說,能歸類為概念藝術的電影,必定能吸引觀眾並令觀察在觀看後樂於討論。在此,商務系統的知識並不構成影響藝術本體的價值,而是讓價值拓展市場的工具知識。
在概念藝術的發展中,必須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杜笙(Marcel Duchamp)的影響,他強調藝術的價值在於創意(Idea)而不是最終所展現出的物品是否有美感。在1917年當他還是一位年輕的法國藝術家,在一次參與組織的紐約藝展中,他刻意把一個尿壺簽上”MR. Mutt”,然後當作是他的作品,並命題叫「噴水池」送去參展。當然,他辯稱這是「早就有了」(Readymade)概念的「藝品」是被退件了,但卻引起了一陣廣範的討論。
他以尿斗為作品的示範應用,呈現了如何欣賞藝術的思考雛型,將藝展與他的「早就有了」的物品形成對比,以實物提出他的論點,譬如這個作品所引起的聯想與功能性,以反映藝術的本質,諸如解放,疏壓,娛樂及觀賞性等議題上多加思考!形成觀察及延伸思考的內容,並對傳統的藝術判定標準質疑,此模式呈現了概念藝術的思考模式,自此以後,在藝術的領域中,許多價值觀就開始產生了變化,杜笙認為藝術的存在遠超過實物本身或技巧,他的論點是藝術重要的地方是源於藝術家的意圖(Intention)以及所要表達的創意概念,而不是手工製造出的作品是多麼巧藝或品味化,而且,概念主義強調藝術展現的方式並不拘於形式,所以他認為藝術是為創意(Art as Idea),而不是藝術為藝術而生(Art for Art’s Sake),他的論點與當時的其他藝術家,如畢卡索、馬蒂斯之抽象主義或形式主義形成對比,並影響之後的其他藝術思潮如達達主義,他本人並也參與超現實主義部份時期的發展,並且在藝術觀上呈現出無政府主義,政治諷刺性等。
杜笙的思想是為概念藝術的源頭,其後他的「藝術是為創意」的論點又被延伸應用為藝術是為哲理,藝術是為資訊,藝術是為語文,藝術是為數學,是為自傳,是為社會評論,是為冒險,是為笑話,是為說故事。諸如此類的應用,就出現了如說話藝術教學藝術及政治藝術的新名稱,在二十世紀後半期以後,為媒體內容,社會科學及藝術的認定,注入許多思辨的課題。
所以在之後舉凡廣告的標語,廁所的文學,到電影的片名及流行服飾等,都可歸類成概念藝術的應用,然而,是否是成功,就必需看觀眾的參與反應,及概念呈現的廣度來判定了。
在數位時代裡,概念藝術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只是,在表現上,是以時代為背景,重新創造文化語彙。
王路易寫於台北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