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4K不稀奇了,就要到8K了! 這是什麼數字,是年終獎金嗎? 不是,是數字電影的畫質又要因技術的昇級而改變,現在通用的4K掃瞄線解析度的影像已經不足為奇了!數字畫質要再增個四倍,到了8K,這是在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還是電影工作者的表現慾望呢? 記得幾年前,大家尚且在爭論數字電影與傳統膠片電影的畫質比較,好不容易到了2K,於是喜大普奔,電影要進入數字時代了,專業界老鳥勉強接受了事實,不甘不願的將數字科技對電影與電視的製作整合能力,視為一種文化的進步。電影不再是膠片科技的發展的故事,而是到了電腦科技的發展編年史上的重要課題了。 但是,沒多久這數字科技的發展,讓高畫質影像運算能力倍增,現在就連一台小手機都可以拍出4K畫質的影片,所謂的HD畫面成了消費市場的競爭噱頭了。
日本NHK電視台在這波影視科技轉變中,拔得先機,率先推出了便攜型8K攝影機,看樣子數字科技的革命力量,讓老大的電視公司都加入了器材開發的戰局! 不過要拍個像樣的電影,當然不只是數字畫質的解析度而已,還有鏡頭的光學表現,影片的色彩對比,更不用說戲劇與文學等,比較抽像的概念,混成這有機化合物。 其實數字電影以2K的方式放映就已經足夠了,進步到4K的攝錄,是因為數字影片在後製的過程中會損失畫質,譬如盧卡斯在拍星際大戰二部曲的時候,率先應用了數字攝錄科技,不過事後表示很後悔這樣做,因為在特效合成與調光時,畫面表現差強人意,眼尖的觀眾應該可以看得出來。
8K的畫質能夠提供後製影像豐富的參考資料,再與電腦繪製的畫面合成時,依然能顯得逼真驚人,譬如近來的電影大亨小傳中,整個環境都是在片場拍攝,人物表演的畫面是在電腦工作站中與動畫合成的,畫面逼真程度,觀眾完全看不出來。 當然,對於一般觀眾來說,畫質的表現其實不是個重點,而是故事,特效看多了會膩的。但是如果好影片沒有好的科技包裝,那對購票觀眾來說,還真是個對不起文創產品!所以,這其中的取捨,還真是一場文藝心理學中的大辯論!